裝修預算貓膩是有很多呢,你可要小心了。常見的裝修預算貓膩不外乎有下面幾類哦,你要牢牢記住,以免被坑了。1.拆項:裝修公司最常用的手法之一,也是一種比較隱蔽的手段。通過將某些施工項目一拆為二,看起來好像預算更加詳細,單價很低,其實是多算了一遍費用。2.漏項:故意漏項少報項目,使預算看起來很低,真正施工時,以預算中沒有這個項目,要求重新報價,然后漫天開價,最終大多是以糾紛結束。3.混淆單位:裝潢公司還喜歡在單位上做手腳,最常見的就是把單個門套、窗套、大理石等用米來計算,哪個單位對裝修公司有利,他們就會用哪個,這樣機動性就比較大了。
第一不要有漏報和不報,裝修公司經常是裝某一項不報或某一大項不報,來減少報價,吸引你施工后再增項,第二是將一項分拆多項,這樣每一項你都能接受,但加在一起報價就不好接受,裝修也是一分錢一分貨,不要想著天上掉餡餅,也不要一味認為多花錢就一定是高檔。
1.注意核實裝修報價中的“加法”。
有些家裝公司盡管在初期預算報價很低,但在與消費者簽訂家裝合同后,往往會有很多增項,有些甚至是設計師故意丟、漏項。如本來是和設計師談好的內容,然而合同中沒有注明,而消費者又沒有注意到。這樣盡管簽訂合同時價格并不高,但等到工程竣工時,增加了很多內容,花銷隨之增加。
2.注意核實裝修工程中的“減法”。
消費者一般對木工、瓦工、油工等這些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的常規工程項目比較注意,監督的也緊些,但對于隱蔽工程和一些細節問題卻知之甚少。如上下水改造、防水防漏工程、強電弱電改造、空調管道等工程做得如何,短期內很難看出差別來,也無法深究,不少施工人員常在此做文章。
3.注意核實裝修預算報價中的“分項計算”。
這些公司表面做的比較正規,將某一單項工程隨意地分解成多個分項,按每一個分項分別報價。消費者通常會覺得選這樣的公司是明白消費,卻不知其中“貓兒膩”。
裝修常用陷阱一: 拆項(項目名稱)
把一個項目拆成幾個項目,單價下來了,總價卻上去了,這種陷阱是裝修公司常用的伎倆。
例:把貼墻面磚拆成墻面基層處理和貼墻磚兩個項目。
把乳膠漆項目拆成墻面批膩子和刷乳膠漆兩個項目。
把馬桶安裝項目中的三角閥和金屬軟管單獨列成二個項目。
裝修常用陷阱二:單位變換
把原本應該按平方米報價的項目改為按米報價。
例:門套一般裝修公司都按只報價,但有些裝修公司卻按米報價,這樣一只門套就變成了5米,單價下去了,總價卻上去了。
裝修常用陷阱三:工程量上玩手腳
很多公司都常用工程量做陷阱,以獲得更高的利潤。
如:乳膠漆不扣除門窗洞口的面積。
廚房、衛生間墻地磚按滿鋪計算,而貼的時候卻只貼眼睛看的見的地方,至于櫥柜背面就不貼了
有些還故意算錯,多報工程量,待發現時以預算員計算錯誤應付了。
有些是故意少報工程量,以低價談下合同,工程做了一半,以以前計算錯誤,要求增加付款
裝修常用陷阱四:主材單價玩花樣。
不用價格很明的名牌產品,而用沒名氣的產品替代,讓消費者不清楚價格。
裝修常用陷阱五:報高輔料價格
消費者對主材研究比較詳細,對輔料價格就不清楚了,所以裝修公司就常用輔料設計陷阱。
如:乳膠漆輔料報價6元/平方米,而實際價格在2元/平方米以下。
裝修常用陷阱六:主材和輔料價格不分開報
裝修公司常用這個伎倆渾水摸魚。
您的意見或建議就是我們的動力!